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伴侶間的親密關係?

發布日期 : 2024-06-25

更新日期 : 2024-06-21

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模式,以及家庭環境中的情緒表達方式、家庭氣氛,會潛移默化地塑造個人的情感連結模式、溝通方式和價值觀。台北心理諮商推薦同伴心理諮商所-王金正心理師,將介紹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伴侶間的親密關係,也會提供一些應對和改善的方法,幫助大家理解自身和伴侶關係,並建立更加健康和穩定的關係。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伴侶間的親密關係?

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模式,以及家庭環境中的情緒表達方式、家庭氣氛,會潛移默化地塑造個人的情感連結模式、溝通方式和價值觀,伴侶關係中,這些從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可能成為親密關係中的挑戰,也可能成為彼此理解和支持的基礎。

台北心理諮商推薦同伴心理諮商所-王金正心理師,將介紹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伴侶間的親密關係,也會提供一些應對和改善的方法,幫助大家理解自身和伴侶關係,並建立更加健康和穩定的關係。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伴侶關係?

    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有哪些?

    原生家庭指的是一出生就接觸到家庭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最常見的是父母,或是兄弟姊妹,也有可能是一些替代性的親職角色,像是叔叔、阿姨或是隔代教養的爺爺奶奶等。

    個人成長中的人際關係,都可能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例如同儕朋友間、親密關係、或在職場上與同事、主管的互動等,其實都可能與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

    家庭結構如何組成,例如是單親家庭、核心家庭還是大家庭,這些都對一個人的性格與行為模式有深遠的影響,父母教養方式更是原生家庭中的重要元素,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自尊、自信以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舉例來說,民主與開放的教養方式,可能培養出自主與負責任的個性,相對地,過於嚴格或放任的教養方式,則可能導致依賴性或自我中心的性格特徵等等。

    原生家庭經歷與伴侶選擇、期望間的關係

    原生家庭的經歷,對一個人對伴侶的選擇和期望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可能有許多需要無法被滿足,尤其是在孩童和幼兒階段的依附關係,這些需要包括被關心、被回應、有無被主要照顧者呵護等。

    當這些基本需求無法被滿足時,我們可能會尋找類似的伴侶來填補這些缺失,例如過去缺乏被肯定、被看見經驗的人們,可能就會傾向於選擇一個不斷給予他們支持和肯定的伴侶,透過伴侶提供過去所缺乏的需要感,成為他們情感上的依靠,但相處時間一長,有時候仍會有潛在的問題。

    對於伴侶的期望,也會受到原生家庭經歷的影響,如果在與伴侶相處的過程中,一直無法得到過去的某些需求,例如被關心、被回應等,當下會產生不滿,容易間接導致伴侶間產生衝突和誤解。

    不過當有類似情況發生,自己其實也無法確定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只是認為對方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進而產生關係上的誤解與衝突。

    親密關係心理諮商

    原生家庭中的衝突解決方式,對伴侶間的衝突處理有何影響?

    我們遇到衝突時的反應,往往也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例如當家庭中遇到衝突時,處理方式是冷戰,遇到問題時不說話,彼此生悶氣,這種模式可能會延伸到與伴侶的相處中。

    當衝突發生時,我們可能會生氣,期待對方能理解自己的需要,但卻不表達出來,導致對方無法明白,例如:你愛我就必須要懂我。

    這種行為模式來自於過去家庭中的溝通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與伴侶的互動,其實並不侷限於伴侶關係,也可能擴展到其他關係中,只不過這種模式在伴侶關係中,會更為明顯。

    在伴侶關係中,原生家庭的溝通模式是否會被複製?

    原生家庭的溝通和相處模式,會在不知不覺中被複製,對個人的伴侶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種影響在世代間傳遞中發揮作用,心理學在家族治療中稱之為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 transmission),我們常常會內化父母教養和溝通方式,延伸到與伴侶的關係中而不自知。

    如何辨識和改善這些溝通模式?

    • 觀察與反思: 注意你在與伴侶溝通時的反應和情緒,以及是否努力想改善問題,但問題卻一直持續的發生,很有可能與你的原生家庭有關。
    • 伴侶或個別諮商:通過諮商,我們可能會開始意識到,伴侶兩人都受到原生家庭溝通模式的影響,並將這些模式帶入關係中。
    • 回顧家庭: 回憶和分析你在原生家庭中的溝通方式,特別是主要照顧者與你之間的互動,是否也存在這些問題。

    改善溝通模式的方法

    • 發現與察覺: 確認你和伴侶之間的溝通模式,是否反映了你們的原生家庭,能意識到這一點,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 開放溝通: 在一個開放和包容的環境中與伴侶討論溝通模式,分享你的感受和觀察,並同時邀請對方分享他們的。
    • 學習新方式: 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如積極聆聽、表達需求、尊重對方的觀點等,這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書籍、參加溝通課程或伴侶諮商來學習。
    • 建立新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新的溝通模式,並與伴侶共同努力建立一種健康、尊重和理解的溝通方式。

    親密關係心理諮商

    從原生家庭背景,探討伴侶關係的長期穩定性

    伴侶關係的穩定程度,也會受到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影響,例如家庭中習慣了挑剔、批評,很有可能這樣的模式也會被帶入伴侶關係中,但當事人很難發覺這個狀況,因為他不會認為,用過去的方式對待周邊的人有何不妥,傷害跟裂痕就會在這個時候產生。

    王金正心理師分享,曾經有遇過個案認為他的伴侶沒辦法回應他的需求、感受,當個案感到脆弱、無助的時候,認為另一半都無法回應他,或者是進一步安撫他。

    爾後在生活中,另一半時常會對個案有許多的挑剔,或是把問題都推到他身上,長期下來,個案容易感受到失落、沮喪,甚至後來出現憂鬱的狀況。其實這一切都與家庭息息相關,不過要能發現雙方的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彼此關係,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

    伴侶關係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往往源於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家庭影響,要能察覺並改善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從過去可能都是用這個模式與身邊的人相處,往往很難發現這其實會造成他人或另一半受傷。

    想要改善或是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建議尋求專業諮商幫助,心理師可以站在較中立的立場,同時引導雙方看見彼此在互動上的僵化模式、或是容易犯的錯誤,協助雙方改善關係中的運作,並建立一段健康穩定的關係。

    心理師會如何協助改善伴侶關係間的衝突與困擾?

    諮商歷程中,王金正心理師提到,心理師一般會透過以下方向,來改善親密與伴侶關係間的衝突與困擾:

    確認共同目標

    在伴侶諮商之前,首先要明確雙方是否有共同的目標,也就是改善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如果伴侶雙方任一方沒有達成共識,則很難引導雙方認識到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改善的方向。

    表達需求

    在衝突發生時,伴侶應該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互相指責或發洩情緒。透過溝通,他們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釐清誤解

    伴侶在衝突後應該進行核對和澄清,以確保彼此對事件的理解是一致的,且彼此認知無落差,這樣的討論,有助於避免因為誤解而引發的衝突,並促進更好的溝通。

    記錄衝突

    將衝突事件記錄下來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伴侶們更清楚地了解問題所在,這也有助於防止忽視過去的不滿和失落,從而避免累積的情緒爆發,也很適合在伴侶諮商時適時提出,當下和心理師討論。

    辨識原生家庭模式

    伴侶們應試著辨識出自身在原生家庭中,潛移默化習得的互動模式,以及這些模式如何影響了他們的關係,透過辨識,他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行為,並找到改善關係的方法。

    重塑共同目標

    這可以幫助伴侶們回憶起彼此當初選擇對方的原因,以及彼此所欣賞的特質,從而激勵他們共同努力改善關係。

    探索新的解決方法

    如果過去的解決方法不再有效,伴侶應該試著探索新的解決策略,可能包括改變溝通方式、調整期望值,或者尋求資源,正式進入伴侶諮商。

    進行實際演練

    伴侶可以在諮商過程中進行實際的演練,模擬衝突情境,並試著應對以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幫助雙方更好地應對現實生活中的情況。

    持續的自我覺察

    伴侶應該保持自我覺察,並持續地練習從諮商室習得的技巧,努力改善雙方的行為和反應方式,包括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以及尊重並理解對方的立場,以期最終能改善關係。

    親密關係心理諮商

    面對親密關係,推薦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