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密關係中,個體的情感表達、互動方式以及關係需求會呈現出不同的表現,根據這些指標,一般會將人格分成4種依戀型人格,分別是: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和混合型四大類別。
台北心理諮商推薦-同伴心理諮商所陳莉婷心理師將為大家介紹四種依戀型人格的特徵及影響。
關於依戀型人格,你會想知道…
四種依戀型人格介紹
當我們談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依戀型人格、依戀型態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主題。這些依戀型態根植於我們的早期經歷,形塑了我們與他人連結的方式。
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首次提出依戀理論,認為依戀是一種深刻的情感聯繫,影響個體從嬰兒期到成年的發展。
他的研究被瑪麗·艾恩斯沃斯(Mary Ainsworth)進一步發展,透過她的「陌生情境測試」確立了四種主要的依戀型態: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和恐懼型。這四種依戀型態不僅影響個人的人際關係,還可能影響他們的情緒調節和壓力應對方式。
安全型依戀型人格
安全型依戀型人格通常表現出穩定的情感表達、健康的人際關係,他們在關係中能夠獨立自主,同時享受與他人建立親密聯繫。具體表現包括相信他人、勇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及不害怕獨處。
焦慮型依戀型人格
焦慮型依戀型人格常常感到不安,即使在關係中沒有明顯的問題也會疑神疑鬼,他們對自己的價值和他人的回應感到不確定,對於親密關係的分離感到極度焦慮。他們可能會過度依賴他人,不斷追求親密關係,甚至在小事上反應過度。
迴避型依戀型人格
迴避型依戀型人格在親密關係中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和保留,他們避免過度依賴他人,喜歡保持獨立和冷漠,對個人目標和空間更感興趣。這種行為可能導致關係中的疏離感和距離感。
混合型依戀型人格
混合型依戀型人格同時表現出焦慮型和迴避型的特徵,常常感到困惑和矛盾。他們可能會在不同情況下表現出不同的依戀模式,導致關係中的矛盾和困難。
依戀型人格的形成因素
依戀型人格的形成受到遺傳、環境以及早期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影響。主要照顧者對個體分離焦慮的回應和支持,會影響個體對親密關係的看法和行為模式,進而塑造依戀型人格。
改變依戀型態的途徑
一、自我覺察和成長
想改變依戀型人格的第一步是培養自我覺察能力,透過認識自己的情感和行為模式,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依戀型態。
這包括覺察與辨識自己在關係中的困難點,進行自我探索,並學習如何接納自己,以及如何表達自己的需要,設立界限,處理不適當的行為,為自己建立安全感。
不過當我們是當事者的時候,很容易會當局者迷,會無法輕易看見自己的困難點,這時心理諮商會是一個很好的管道,專業的心理師會一步步協助。
二、閱讀
如果沒有辦法立即安排心理諮商的話,也許民眾可以試試看翻閱書籍,透過閱讀獲取新知並進一步自我認識。先發現問題,對問題有所意識才有能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
三、心理諮商
認識自己的路上,有時需要透過整理過去的關係,從這些關係的脈絡中,尋找一些一直重複、相似發生的模式,這非常需要他人的反饋,這時心理師就是一個很適合的角色,能夠從第三方的客觀角度陪你一起整理。
心理諮商不是一條唯一的路,但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晰,是一條更快也更有效率的路。
不同依戀型人格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臨床研究中,焦慮型和逃避型的依戀型人格,更容易出現焦慮和憂鬱等情緒問題。而混合型的人格則可能更容易出現人格障礙,如恐怖情人、邊緣性人格等。
這些依戀型人格特徵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其中混和型人格可能產生出自戀型人格和邊緣型人格這兩種極端人格類型。
依戀型人格:自戀型的特徵
自戀型人格的特徵包括將自己置於中心位置,缺乏對他人的關注和關心,以及控制慾和自我中心等。這種人格型態常常表現出對自己能力和成就的誇大和高估,並追求外界的讚美和認可。他們可能缺乏同理心,也缺乏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的關注。
依戀型人格:邊緣型的特徵
邊緣型人格的特徵主要表現在對他人的不信任和懷疑,導致建立穩定關係的困難。他們常常對別人的動機和意圖持懷疑態度,並表現出情感不穩定、易怒和易激動的特徵。
邊緣型依戀型人格也會害怕被拒絕和被拋棄,並且對孤獨和孤立非常敏感,其自我形象也常常不穩定。
依戀型人格特徵之間的互動影響
在情感和行為方面,不同依戀型人格之間存在著複雜的互動關係。例如臨床研究上,焦慮型和逃避型的人格往往會相互吸引,導致情感上的不穩定和衝突;而安全型的人格也可能會對不安全型的依戀型人格者產生正向影響,使不安全型的人逐漸往安全和穩定的方向發展。
台北心理諮商推薦-同伴心理諮商,幫助您更好理解自己的感情
要轉變自己的依戀型人格是一項漫長而辛苦的旅程,有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改變什麼,也不清楚該如何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尋求心理師的幫助是一個很安全的選擇。
心理師能夠像一面鏡子一樣,幫助我們看清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和需要調整的地方。如果你感到困惑、迷茫或需要幫助,同伴心理諮商所會是你改變過程中一個很安全、很溫暖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