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異對兒童情緒的影響,快速了解
臺灣是亞洲離婚率第一名的國家,每年有超過5萬對父母離異,其中有半數的婚齡不滿9年,使得許多兒童面臨父母離異的變動。這對兒童情緒、學習和人際關係等方面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小孩焦慮症的個案比例也逐年攀升。
以下藉由劉安柔心理師經手過的一個典型的父母離異案例,探討如何透過心理諮商來協助孩子適應這一變動。
父母離異孩童的心情變遷
萱萱是一位8歲的國小三年級學生,在一個暑假的早晨,聽到父母一如往常地吵架。當時她還不太理解父母又為何而吵,但感覺到這次吵架似乎與以往不同,爭吵時間更長。
某天,她的媽媽告訴她,爸爸媽媽決定要離婚,她之後要和媽媽一起住,只有週末時見得到爸爸。這個消息讓萱萱感到難過和困惑,她覺得是不是自己的錯,是不是因為她不乖害父母吵架。她每天晚上都難以入睡,經常做噩夢,而且開學後,她開始不願意上學;每當要和父母分離時,萱萱的情緒變得非常不穩定,也常發脾氣和哭泣。
兒童父母離異的情緒反應
造成小孩焦慮症的原因有哪些?以父母離異為例,兒童在面對父母離異時,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這些情緒反應都可能是造成小孩焦慮症的原因之一。以下是不同年齡段兒童可能表現的情緒反應:
幼兒(0-5歲)
- 分離焦慮
- 哭泣
- 情緒不穩定
- 失眠和噩夢
- 食慾改變
學童(6-12歲)
- 難以理解父母的決定
- 失落感和不安
- 情緒波動
- 對學校適應困難
- 對同學有黏附行為
青少年(13-18歲)
- 失去家庭安全感
- 情緒波動加劇
- 行為問題
- 青春期情感變動
- 須尋求獨立和自我認同
如何改善父母離異對兒童情緒的影響?
對於父母,要協助兒童適應父母離異,有幾個重要的重點:
- 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們的情緒和感受需要被尊重和理解。他們可能感到困惑、難過、擔心,父母應該耐心傾聽並回應。
- 維持規律的生活:保持兒童的日常生活穩定,即使父母離異。這有助於提供安全感,減輕兒童的焦慮感。
- 提供情感支持:父母應該表達對兒童的關愛,無論是語言還是非語言的方式。孩子們需要感受到愛和關心。
- 合作育兒計劃:雖然父母分開,但他們應該共同制定育兒計劃,確保孩子能感受到兩位父母的愛和參與。
- 尋求專業支援:如果兒童適應困難,家長可以考慮尋求心理諮詢或諮商協助,以幫助孩子適應父母離異的過程。
兒童如何透過心理諮商獲得改善?
兒童父母離異對於孩子來說可能造成深遠的影響。面對這樣的挑戰,心理師發揮了關鍵作用,幫助兒童理解和應對這一變動,並提供他們必要的支持和指導。以下是兒童如何透過心理諮商獲得改善的關鍵方面:
【幫助幼兒表達情感】
對於年齡較小的幼兒(0-5歲),他們可能難以用語言表達情感。心理師與家長合作,幫助幼兒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感,例如透過遊戲、繪畫或身體動作。這有助於幼兒釋放情緒,建立安全感,並減輕焦慮和不安情緒。
【協助學童理解父母決定】
對於學童(6-12歲),心理師的角色在於幫助他們理解父母離異的原因和影響。這可以透過對話、角色扮演和情感教育來實現。學童通常能夠更好地表達情感,但他們仍然需要指導和支持,以應對情緒上的挑戰。
【幫助青少年處理情感波動】
青少年(13-18歲)通常會面臨更複雜的情感波動,心理師的工作在於協助他們處理這些情感。這可能包括情緒管理技巧、自我認同的建立以及與家長的有效溝通。青少年需要一個支持和理解的環境,以幫助他們克服父母離異帶來的挑戰。
【家長參與和教養策略】
心理師不僅與兒童合作,還需要與家長合作,提供教養策略和協助。家長的參與至關重要,他們可以學習如何更好地支持兒童的情感需求,並協助他們適應變動。共識和協作是維護穩定家庭環境的關鍵。
通過兒童心理諮商的協助,兒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父母離異所帶來的情緒轉變。這不僅有助於他們建立更健康的情感基礎,還能夠促進家庭的穩定和和諧。家長的積極參與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一環。